“消失”的卢志强:深陷债务泥淖,遭孙宏斌追债,古稀之年却晚节不保?

  文 | 新浪科技 严武

  这个月,昔日山东首富卢志强整整70岁。

  古稀之年的他,始终把“泛海踏浪履平川”作为创业愿景。如今看来,这种期望终归落得一场空——这位一手缔造的泛海巨轮“搁浅”的富豪,旗下民生信托、民生财富产品兑付逾期,金融机构借贷诉讼接踵而至,上市公司股价创下历史新低,质押股权被冻结拍卖。

  曾有一位企业家如此评价卢志强:“卢老板过去几乎没有缺过钱,不知道缺钱是什么滋味” 。

“消失”的卢志强:深陷债务泥淖,遭孙宏斌追债,古稀之年却晚节不保?

  时过境迁,在近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2胡润百富榜》中,卢志强已无缘百强名单。2020年,卢志强在百强排行榜排名66名,而最新的2022年榜单中,早已看不到他的身影。

  而他一手打造的泛海帝国,如今也早已“疲惫不堪”。

  今年10月最后一天,泛海控股发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财报。报告期内,泛海控股营业收入为88.73亿元,同比下滑37.06%。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1.54亿元,同比缩小87.7%。亏损达到22.4亿元,同比下滑25.05%。

  不仅如此,泛海持股的中国民生银行,也遭遇了营收净利双下滑的惨剧。今年以来,泛海集团所持民生银行股份还三次遭遇冻结……

  本该颐享天年的卢志强,似乎没有放弃,他曾奔走在还债的一线,可惜没能抒写“力挽狂澜”神话。

  今年4月,泛海控股发布了一则公告。因合同纠纷和债券交易纠纷,泛海被上海臻岩、民生信托及融创集团起诉,涉诉金额合计达到52.17亿元。同时,同为地产界大佬的孙宏斌也出手了:融创将卢志强及泛海控股诉至法院。

  “晚节不保”的卢志强只能选择退出。今年5月,随着泛海控股的一则公告,卢志强退出了董事会。

  自此,他在媒体视野中“消失了”。

  通过近两年的民生危机,我们依旧可见,这位迟暮的富豪,如何深陷债务黑洞?又如何错过“断臂求生”的最佳时机?

  由产品逾期引发的谜团

  一年前,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将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董事长卢志强列为被执行人,合计执行标的约为49.99亿元。

  而他实际控股的中国泛海控股集团(下称“中国泛海”),还刚刚以“借款”名义给上市公司平台泛海控股输血了80亿元,但这也许是杯水车薪。根据2020年年报,截至去年底,泛海控股货币资金余额为193.88亿元,但是短期借款金额182.6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金额292.57亿元、其他流动负债3.65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巨大,这部分缺口就有将近285亿元。更不提货币资金余额中,还有受限制的货币资金47.4亿元。

  中国泛海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截至去年3月底,其持有泛海控股的35.59亿股中,33.99亿股已经被质押,2.94亿股被冻结,与此同时,中国泛海的负债总额达到了2286.43亿元。“泛海系一直是拆东墙补西墙,真实负债率可能更高。”一位接近泛海系的业内人士称。

  “泛海系”之所以急于处置资产,源于其金融产品正饱受延期兑付风险。

  此前 “泛海系”的民生信托和民生财富系列产品都陆续出现逾期。根据此前数据,民生信托当前尚未到期的存续信托规模为1932.0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信托规模为1345.39亿元,规模可谓非常庞大。

  民生财富为泛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100%全资控股子公司,后者由泛海控股全资控股;民生信托第一大股东是武汉中央商务区公司,后者也由泛海控股控制,股权穿透后,卢志强的泛海控股均实际控制着民生财富和民生信托。

  早在2020年,泛海控股已经开始出现流动性危机。截至2020年9月末,泛海控股的总负债高达144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9.06%。公司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达250.4亿元,长期借款达291.3亿元。同期,泛海控股的账面货币资金188.7亿元,短期偿债资金缺口61.7亿元。

  而2020年下半年民生信托开始陷入兑付危机,2021年上半年民生财富系列产品违约,其中,上海证券报曾报道,民生信托-至信828号被指是“一个用关联或盟友公司作为融资方募集资金,收购泛海自己物业的关联自融项目”。令人担心的是,给泛海控股输血的项目可能不止这一个。

  此前据《全球财说》报道,有接近泛海系的人士透露,民生财富尊系列产品通过暖流资管公司的一只私募基金持有泛海集团的私募债券,比例高达80%。也就是说,最终底层有可能都投向泛海系私募债券。

  一位在民生财富购买了尊系列产品的投资者陈先生告诉《财瞭》,他买的该产品,投向主要为民生信托,现在民生信托“踩雷”逾期,他们也拿不到钱。“我打电话给(民生财富)理财经理,说7月底兑付10亿,整个民生尊系列有190亿(待兑付)。”他说。

  《财瞭》拿到一份发布于此前的《泛海尊系列产品的重大事项公告》,上面写道:泛海投资鑫锐1号、鑫锐2号、鑫锐5号、尊享1号、尊享3号、瑞驰1号、尊逸5号、尊逸6号、尊逸7号、尊逸8号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及泛海尊鼎尊泰系列产品有重大事项披露。上述产品的底层资产“中国民生信托-中民永丰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中国民生信托-中民永丰2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已逾期,本金合集6.93亿元。“我司拟采取积极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行政、司法手段主张权利并追索资产。”该公告写道。

  实际上,这两只产品只是民生信托近两年大规模逾期兑付项目的冰山一角。

  据投资者的描述和《财瞭》不完全统计,目前延期产品包括民生尊系列、泛海尊/瑞/鑫系列、民生信托中民永泰产品、民生信托中民永丰产品、投向武汉中央商务区的龙系列、民生至信(797、862、873、875、877、914、1029)、民生信托汇天、民生信托汇鑫等等。

  于是,投资者们将维权提上日程。上述投资者陈先生透露,在2021年3月的一次沟通中,泛海的高管曾答复他们表示,因为监管要求泛海将民生尊系列产品实现清零,于是泛海制定了一套机制,将在每个月月底前,集团、泛海控股、集团相关资金管理部门、上市公司管理部门、民生信托等召开联席会议,研究下个月的资金兑付安排。

  陈先生告诉《财瞭》,上述高管这样描述泛海的状况:“现在整体的资金流非常紧张。”

  “资金消渴症”

  事实的确如此,“泛海系”正因资金焦虑而一脚踏入债务深渊。2021年2月,泛海控股因未及时偿还中英益利13亿元借款被起诉至法院;同年3月22日,泛海控股旧金山项目遭起诉,索赔2646万美元;再是4月,武汉中央商务区被起诉要求冻结相关资产,理由是向山东高速借款20亿元未清偿完毕;5月,泛海控股还公告,一笔境外债即将违约。

  《财瞭》从天眼查看到,截至目前,上市公司泛海控股被执行总金额达到了89.15亿元。其中去年7月1日新增一笔共计49.99亿元的标的,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董事长卢志强列为被执行人。与此同时,截至去年3月,泛海控股股东中国泛海的负债总额就达到了2286.43亿元。

  为了缓解“资金消渴症”,泛海的做法是进行资产处置和引入战略投资者:抛售地产项目、甩卖泛海股权、清理持股公司等等。

  “整体现金流受到资产处置以及引战计划的影响,目前都在积极推进。境内地产项目和我们相关股权项目,都在和意向方洽谈过程中。”陈先生表示泛海的高管在去年3月的沟通中曾这样表述,资产处理和引入战略投资的资金都将用于产品兑付。

  而此次沟通不久之后的2021年3月底,一封《致投资者函》突然在网络上流传,文件署名显示为泛海控股董事长卢志强,但传播没多久就显示“已删除”。

  《财瞭》获取了在这份函件的图片,其中显示,卢志强为民生财富、民生信托等“泛海系”出现逾期偿付的事情发声,提到了要加大资产处置、引入战略投资者,责成有关企业加速资金聚集,统筹进行安排和兑付。他还设定了三个兑付时间点——计划争取在七月、十月、十二月完成兑付。

  “我经商办企业已三十多年,但对近两年所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对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有诸多反思和总结。”上述函件中的卢志强这样说。

  且不论函件真假,泛海的流动性问题以及兑付时间,的确是非常紧迫了。

  《财瞭》拿到了一份泛海集团盖章的《关于对泛海尊、瑞、鑫系列产品兑付的说明函》,其显示,自2021年1月27日起,泛海尊系列产品陆续触发巨额赎回条款,泛海投资基金将采取延期兑付的措施。同时,自2021年4月27日起暂停赎回。

  “公司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处置基金资产,在资金回款后积极支付基金赎回款。如资产变现及回款情况不及预期,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亦将通过集团总体偿付计划的支持完成上述系列产品的兑付。”说明函显示,会于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部分兑付,并承诺于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泛海尊底层债券所有兑付。

  为了资金流动性,泛海相继卖掉了武汉中央商务区一幅土地、武汉万怡酒店以及民生证券部分股权,还在处理出售最值钱的IDG等等。

  而到了去年6月份,泛海的资产处置消息也愈发密集。6月15日,泛海控股1.76亿股拍卖成交,获得3.981亿元;6月25日,泛海控股宣布拟向融创房地产转让浙江泛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剥离资产后的100%股权,剥离的资产包括浙江泛海持有的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10.7143%股权。

  近期,阿里司法拍卖网上显示,泛海控股又将在7月29日拍卖一部分股权,总计3.31亿股,这笔标的将被拆分为5笔,拍卖的总价分别为1.79亿元、1.55亿元、1.74亿元、1.55亿元和1.55亿元,总计约8.19亿元。

  但如今已经进入7月,泛海的兑付情况如何?一位民生财富的龙系列产品的投资者郭先生告诉《财瞭》,他买的产品目前才兑付了1.35%。对此,郭先生表示,民生财富投资公司对他的回复是,因为资金到位受限于外界因素的不稳定性,预计七月底前能对付3-7月到期客户所持有余额的10%。“这跟原先说的预期不一样。”郭先生说。

  一场“血案”

  而说到这次“泛海系”的流动性危机,则不得不提民生信托。

  早在泛海耗资数百亿元,大举拿下各类金融牌照的时候,激进的隐患就已经埋下了。而一场震惊金融圈的“假黄金案”,彻底掀开了“泛海系”薄弱的保护膜。

  据媒体公开报道,从2015年起,武汉金凰珠宝实控人贾志宏就不断通过“黄金抵押+保单增信”方式融资,以Au999.9足金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融资。

  2020年5月22日,民生信托收到武汉金凰珠宝质押黄金检测结果,送检金条“表面镀金,内部成分为铜合金,不是Au999.9足金”,武汉金凰珠宝83吨“假黄金”案由此彻底引爆。

  此事波及了10余家信托金融机构,200多亿贷款产品陷入兑付危机,其中民生信托是涉案金额最大的一家,共计40.74亿元。在各方施压之下,民生信托决定先行向投资者垫资兑付。

  如果仅限于此,或许背靠泛海的民生信托还有挣扎的余力,但接二连三的踩雷,只能是力不从心了。

  早在2020年初,民生信托就向北京第三中院请求对尚未到期的新华联26.8亿元信托贷款申请强制执行,但新华联自身陷入债务危机,已经难以偿还。

  同年,民生信托又卷入了中建五局“萝卜章”事件。当时,中建五局发现两份虚构的《型材买卖合同》,均为是民生信托发行的“至信1095号中建五局特定资产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的资产包。中建五局称,这份合同盗用了其子公司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名义、虚构交易事实、私刻子公司的印章,于是他们选择了报案。

  对于中建五局的“打假”,彼时民生信托回应称,至信1095号项目是基于保理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项下底层资产系公司依据与资产管理公司签署《应收账款收益权转让协议》而受让的应收账款收益权。公司已第一时间联系资产转让方,要求其就出让的该笔资产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核查,并立即终止该笔应收账款收益权转让。

  民生信托当时还表态,在收到相关转让款后,将按照信托合同约定提前结束该信托项目,并向投资者进行分配。

  不止如此,连环“雷”并没有结束,民生信托还牵涉到了凯迪生态、汉能集团兑付危机,基本上当年的大坑都有民生信托的身影,其也被誉为2020年“踩坑王”。

  “这两年信托扩张比较快,多多少少风控把关上都有点松,尤其信托投向标的主要是房地产,这几年房地产调控严格,黄金期过去了,风险爆发的概率也提高了。”上海一位研究债券和融资的人士告诉《财瞭》,但是像民生信托这样连续踩雷的机构,风控应该存在明显漏洞。

  而民生信托也决定紧急换帅来改变现状,2021年2月,新任总裁林德琼就职资格获批。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民生信托的情况依然非常严峻。《财瞭》查询泛海控股发布的2020年报,可以看到民生信托的业绩。2020年,民生信托实现营业收入22.43亿元,同比下滑4.31%;实现归母净亏损3.9亿元,同比下滑143.33%。

  而这些“坑”的苦果终将反映在产品上,资金周转和兑付显得尤为艰难。民生至信516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至信681号中集车辆IPO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产品全部逾期。彼时,深交所也要求民生信托说明逾期和涉关联自融的情况。

  民生信托大股东泛海控股在回复深交所年报问询函时表示,2020年民生信托对应收账款项目计提信用减值损失超过已经超过21亿元人民币。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本来对于泛海控股这样一家民营金控集团而言,民生信托的牌照优势非常明显。信托虽不是银行,却可以放贷、可以融资、还可以进行很多资本运作,为资本腾挪提供了大量空间。如今民生信托暴雷项目频出,泛海控股自身又陷入了流动性危机,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巨亏危局

  巨额债务正烦忧,经营业绩也不容乐观。

  去年4月30日,泛海控股公布年报,2020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57亿元,同比增长12.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46.22亿元,同比下降522.15%。

  对此,泛海控股的解释是,这主要由五个方面因素导致,即对美国地产项目、印度尼西亚电厂及相关商誉计提减值、对控股子公司民生信托个别风险项目计提减值准备、投资收益大幅下降、财务费用增加等。

  简言之,跨界金融难走,传统地产也不景气。

  而且就算是“泛海系”的优质资产民生证券,去年也陷入了“叶飞举报门”。私募大V叶飞爆料,A股上市公司中源家居曾通过中间人找到叶飞,希望“坐庄”拉升股价,而叶飞又通过恒泰证券找到接盘方民生证券、天风证券。值得注意的是,民生证券确实是中源家居2021年一季度末前十大股东。

  实际上,泛海的隐忧在2017年就有端倪。

  2017年至2019年,泛海控股的营业收入几乎一直在走下坡路,分别为168.76亿元、124.04亿元、125.02亿元,同比-31.59%、-26.50%、0.79%;而净利润则是28.91亿元、9.31亿元、10.95亿元,同比变动-7%、-67.81%、17.62%,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的贡献源于投资,并不算稳定。

  而且2019年的财务状况好转,也是源于泛海抛售项目回笼资金。2019年1月,泛海控股将所属公司名下的北京泛海国际居住区1号地块和上海董家渡项目出让给融创,总对价为148.87亿元。

  2020年到2021年,泛海系依旧频繁出售资产。先是以12亿美元卖掉美国旧金山的相关境外资产,再是以30.6亿元抛售它的核心项目武汉CBD,紧接着又转让了武汉万怡酒店。民生证券、IDG等优质资产,无一例外遭到出售。但即便如此,泛海控股的经营尚未有起色。

  2021年,东方金诚在信用等级评估中,对泛海控股公司评级展望为负面。理由是,公司境外美元债展期,2021年到期及回售债券集中,债务偿付压力大,预计未来受流动性紧张、涉诉及被执行记录增多等负面因素影响,公司经营及财务状况将继续承压。

  光芒暗斑

  如今的泛海疲于筹资,但曾经的泛海却有过辉煌。

  在北京朝阳公园附近,有一个著名的豪宅区,叫做“泛海国际居住区”。这里建成于2008年,以绝佳私密性成为众多明星和企业家的选择。近两年,乐视创始人贾跃亭三套房产被司法拍卖,其中一套就在这个小区,以2420万的总价成交,每平方米单价超过了12万元。

  1985年,时年34岁的卢志强,决定弃官下海,创办了山东通达技术集团,从教育培训赚取了第一桶金。在察觉国家启动住房改革的迹象后,卢志强调转船头进入了房地产领域,1988年,他在北京扎根,中国泛海控股集团也由此起航。泛海在房地产高歌猛进的几年,卢志强通过“泰山会”结识交往了一帮中国顶流企业家。这些来往,让他又把眼光放到了金融圈。

  1996年,泛海参与发起设立中国第一家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2000年,泛海成为民生银行第二大股东。此后卢志强带领的泛海,步伐不停,涉足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互

  联网金融等各类业态,控股上市公司覆盖A股、港股、美股等。

  2020年1月,经中国证监会核准,“泛海系”核心上市平台泛海控股,将行业分类由房地产变更为金融业。因为泛海控股的房地产收入占比,已经从2013年的78.25%下滑至22.39%,2020年,这一比例进一步降至15.19%。

  卢志强曾经得到过一个荣誉称号,叫做“最跨界的地产家”,但如今成也金融,败也金融,步子迈得越大,也越容易跌倒。回顾来看,昔日巨无霸“海航系”彻底破产,“明天系”、“安邦系”等也都退出历史舞台,这对于同样庞大的“泛海系”来说,也许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