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业绩展示缘何“报喜不报忧”?(银行理财产品为什么会大幅下跌,需要提前赎回吗?如何妥善应对?)

近期,不少投资者的实际持有感受与理财产品业绩展示有较大落差。特别是一些中高风险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远远低于成立以来的收益率和近1年收益率。

银行理财产品近期收益与过往业绩展示相比频频“缩水”为哪般?投资者应如何正确参考收益率指标?理财业绩展示应如何进一步规范,以更好保护投资者权益?

业绩展示的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3%、4%,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还不到1%?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近期收益率远低于展示收益率的现象引发关注。

《金融时报》记者随机查询某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发行的一款中风险等级理财产品发现,产品页面展示的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4.45%,近6个月年化收益率为4.99%,但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仅为0.51%,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为1.75%。

无独有偶。另一家国有大型银行旗下理财公司发行的风险等级为较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其近期收益率与业绩展示相比也存在明显“缩水”现象。该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3.03%,但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仅为1.12%。

与此同时,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形式复杂多样,包括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业绩比较基准、区间年化收益率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普通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的评估和选择难度。

银行理财产品近期收益与过往业绩展示相比频频“缩水”为哪般?投资者应如何正确参考收益率指标?理财业绩展示应如何进一步规范,以更好保护投资者权益?围绕这些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机构倾向选择展示更优业绩指标

《金融时报》记者查询多家银行手机银行App发现,银行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形式复杂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7天年化收益率,近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年化收益率,业绩比较基准等。其中,现金管理类产品业绩展示一般采用的是7天年化收益率。而一些风险等级R3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其业绩展示方式更为多样化。

由于各种理财产品选择的展示区间不同,投资者近期持有感受与产品展示的收益率存在不小的差异。不过,理财产品在展示业绩比较基准之后,都会强调“业绩基准不代表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

普益标准研究员何雨芮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部分理财机构为吸引客户资金,倾向于选择更优的一个或多个区间业绩指标进行展示。二是受债市表现影响,部分理财产品净值有所回撤,短期收益表现弱于长期表现。

“部分机构担心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是通过线性推算将最近1个月的收益率转换为年化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短期波动的影响,或会引发投资者恐慌,故而选择对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进行展示。”何雨芮表示。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业绩表现是理财产品获客、稳客、活客的重要抓手。因此,渠道端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通常更倾向于选择读数对投资者更友好的方式来展示业绩,有利于理财规模稳定。

帮助投资者树立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理念

近期,不少投资者的实际持有感受与理财产品业绩展示有较大落差。特别是一些风险等级为R3及以上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远远低于成立以来的收益率和近1年收益率。记者查询多款R3理财产品发现,业绩展示的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为2%左右,但近1个月、3个月年化收益率却均为负值。

据了解,R3及以上产品主要定位于能接受中风险及中高风险、高风险的投资者。在产品设计上,这些产品通过采用多资产、多策略的配置思路,在固定收益类资产打底的基础上,通过权益资产、非标及项目类资产等更多元的大类资产配置选择来博取收益增长。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受到债市调整等因素影响,对理财产品短期业绩形成一定影响。”王一峰表示,近1个月年化收益是通过线性推算将最近1个月的收益率转换为年化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短期波动的影响,特别是在市场短期调整相对较大的时期体现更为明显,并可能导致投资者对理财的频繁申赎。

随着银行理财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刚性兑付”不复存在,净值波动幅度加大已然成为新常态。对此,王一峰表示,投资者应逐步树立长期投资理念,理性分析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更深入地了解所投金融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而不仅局限于对投资时点理财历史收益率读数的过度关注。何雨芮表示,银行需要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理财产品的特性和潜在风险,以便其能从多个维度进行判断,作出更加理性的投资决策,而非仅仅依赖业绩展示本身。

进一步提升理财产品信息披露质量和透明度

这种“报喜不报忧”的业绩展示形式,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关注。何雨芮表示,由于部分机构展示产品收益率较高,带给了投资者较高的收益预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投资者的投资选择。

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高度关注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发展以及保护投资者权益。2023年11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行为准则》,对于过往业绩计算方法、展示区间等提出规范化要求。但当前理财产品业绩展示形式对投资者来说仍相对多样和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的评估和选择难度。

“后续应基于大众投资者应有的知识、经验和理解习惯等进一步对业绩展示行为作出规范。各理财机构也应遵循监管机构的要求,确保所有业绩展示符合相关规定,避免误导性宣传,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利益。”何雨芮表示,银行应该提供更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确保投资者能够在公开渠道较为容易地获取理财产品信息。同时,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清晰地向投资者说明产品的实际收益情况、风险等级、投资策略以及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

责任编辑:杨喜亭

在大多数投资者的心目中,银行理财产品的安全性不亚于银行存款,所以经常性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然而,银行理财产品并不是无风险的产品,也是有可能出现亏损的情况,这一点,从去年银行理财产品的表现就足以印证。

回顾去年11月中旬,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出现大幅下跌,只用了短短几天,就将一年的涨幅都跌完了,甚至本金还需面临亏损或已经亏损的情况,让很多投资者寝食难安。

除此之外,面对这种局面,有不少投资者心生一系列问题,银行理财产品究竟为何会大幅下跌?需不需要提前赎回?又该如何妥善应对呢?针对这些问题,内行人道出实情,一起往下看看吧。

一、银行理财产品大幅下跌的原因

一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为了保持稳健的风格,将大部分资产用于购买债券,持有比例基本超过80%。也就是说,当债券的价格发生下跌,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也会随之出现下跌。而此次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净值大幅下跌的情况,主要也是因为债券价格下跌的原因。

不禁想问,为何债券会出现大幅下跌呢?其实,不管是任何东西,都有价格下跌的可能,主要原因大多都是因为供求关系被打破的缘故。而此次债券价格下跌,主要就是因为市场抛售债券的人较多,导致债券供大于求。那么,为何大家要抛售债券呢?

其一,市场流动性收缩,导致市场资金减少。其二,我国经济发展逐渐明朗,这让之前因规避股市风险而选择债券的投资者,开始抛售债券将钱回流到股市之中。其三,美国加息,美国债券大概率会发生暴跌,这让全球都产生了恐慌,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银行理财产品业绩展示缘何“报喜不报忧”?(银行理财产品为什么会大幅下跌,需要提前赎回吗?如何妥善应对?)

二、妥善应对银行理财产品下跌的方式

在很早以前,银行就已经表明,理财产品存有本金亏损的可能。但由于没有发生过本金亏损的情况,所以大多数投资者也不将这种风险放在心上。所以,很多投资者经常会用大量资金来购买理财产品。

但是经历过去年银行理财产品的“破净潮”和大幅下跌以后,银行理财产品稳健的形象彻底被打破,投资者也开始意识到以后不能再闭着眼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了,需要平衡风险与收益。那么,如果银行理财产品下跌,投资者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面对银行理财产品下跌,千万不要带着情绪赎回,因为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理财产品的下跌,只是损失了以往的利润,并没有出现本金亏损。所以,在不亏本的情况下,要理性看待理财产品的下

跌,因为日后有可能会好转。

其次,如果银行理财产品并不是因为市场短暂流动性不足而净值下跌,而是持有资产发生了暴雷。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手中的理财产品是否盈利或亏损,都要及时赎回。

最后,如果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下跌,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那么也应当赎回。因为理财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如果影响到生活,那就证明这种理财方式并不适合,应选择其他安全稳健的方式来替代。

比如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储蓄国债、或者一些在政策支持下建立的外贸经济平台如代销,周期短至30天,1%的稳定利润,即10万元每月1000元,合理配置资金,将稳定创造更多的财富。

总之,如今任何一种理财方式,都不可能百分百没有风险,所以要理性看待风险的存在。在选择理财方式时,尽可能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出选择,这样才有利于获得更好的回报。

责任编辑:

11月资本市场有2件事情特别引人关注,一是股市涨了,二是银行理财产品跌了,有些还跌破了面值。很多人都想知道银行理财产品为什么会跌?股市为什么会涨?

其实,大家只要多关注一下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就比较容易找到答案。

银行理财产品为什么跌

通常我们所说的银行理财产品指的是稳健的R2类产品,这类产品主要的投资方向是债券市场,债券是对利率变化最敏感的投资品。 

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和价格反向运动。债券收益率提高,价格会下跌,银行理财产品就会亏钱;债券收益率降低,价格会上涨,银行理财产品就会赚钱。要是债券收益率不变,持有债券还能吃到利息,体现在理财产品身上就是净值缓慢上升。 

有人会问,为什么债券收益率上升了,价格反而会下跌呢?因为每只债券都有一个票面的利率,比如3%,100元面值的债券每年可以拿到3元的利息。如果债券的价格跌到90元,利息并不会少1分钱,还是每年3元,但收益率变了,从3%升到了3.33%(3/90)。

收益率的变化是价格变化的反映,这样就比较好理解了吧?

理解了债券收益率与价格的关系,就能更好地解释银行理财产品为什么跌了。因为资金要从债券市场流出,卖债券的人多了,买债券的人少了,导致债券的价格下跌。债券价格下跌会让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受损,这就是理财产品亏损的原因。

股市为什么会涨

债券市场流出的资金会流向哪里?无非四个方向:实体经济、储蓄、股市、楼市和消费

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0%,低于50,处于收缩状态,资金大量流入实体经济的可能性不大

资金流入储蓄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债券投资者以机构为主,它们很少会把资金大量配置在储蓄产品上。

股市在11月有着不错的表现,上证指数11月上涨8.91%,成交量放大5成,明显有资金进入的迹象。

楼市不断有利好政策出台,购房者的信心有所恢复,不排除有部分资金进入楼市的可能

11月受疫情的影响,消费依然比较低迷,连双11也没传出什么好消息。资金从债券市场流出、用于消费的可能性也不大。 

其实,股票可以看成是没有期限的债券(永续债券),它的股息率对应的就是债券的收益率。由于经济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不抱希望,导致了股票被抛售,股价下跌,部分股票的股息率甚至超过了8%,远远高于了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

在疫情防控政策出现优化的背景下,投资者对经济复苏重新有了预期。特别是央行和银保监会出台了多项金融政策,稳定楼市,使得投资者对银行坏账的担忧降低了,房地产公司的资金链得到了修复,银行的业绩也能保持稳定。 

由于银行股的股息率极高,对资金的吸引力较强,加上权重较高,在银行股上涨的带动下,指数也出现了明显的涨幅。

既然把股票看成了永续债券,它也会受到债券市场的影响。一旦经济复苏,资金持续流出债市,债券的收益率会显著回升,当回升到一定高度后,就会对资金产生吸引力,资金将从股市流回债市,股价会出现回落走势。如今年美联储持续加息,就让美国股市走入了熊市。

市场利率是投资风向标

无论是股价还是债券价格,都会受到资金流动的影响,而市场利率恰恰能反映资金流动的情况。因此,我们在投资前,一定要紧盯市场利率的变化。

目前,央行强调要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意味着市场利率还会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上。从市场的情况看,利率已经开始上行,虽然幅度不会太高,但也降低了利率下行的空间。这就意味着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会更多地遇到短期下跌的风险。

而股市恰恰相反,由于股息率高,加上有业绩复苏、股息率进一步提升的预期,股价反而出现了上涨的机会。股价的上涨会降低股息率,直到和债券的收益率形成新的平衡。目前,股市和债市正处于再平衡的过程中。

 大家可以关注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收益率走高意味着资金流出债券市场,再结合市场情况分析资金的可能流向。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是很好查到,也可以看余额宝的收益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