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报:楼市预期修复和信心恢复 亟待财政政策发力 财政工具如何精准施策

近期,为了激发房地产市场活力,央行宣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涵盖降准、降息、降低首付比例及调整房贷利率,旨在通过放宽金融条件来激励购房需求,促进市场回温。然而,这些举措能否成功激活市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消费者信心和行业整体预期的修复,其中,财政政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当前,我国某些市场化领域面临通缩挑战,快速推行直接的财政政策以重塑市场信心和预期,成为了房地产市场复苏和转型的紧迫任务。一方面,降准释放的巨额资金旨在增强银行信贷能力,降息和首付比例的下调降低了购房门槛,理论上能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并减轻购房者负担。另一方面,存量房贷利率的下调意在缓解借款人压力,刺激消费,但实际效果受制于市场对未来的信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二套房贷利率的调降意在激发改善型需求,但在房价增长预期不强或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贷款成本的减少可能不足以显著提升需求。因此,整个金融政策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成功重建市场信心。

财政政策在此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能够更直接地通过政府支出、补贴、减税以及公共住房项目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在通缩环境里,当货币政策因市场参与者保守行为而效用受限时,财政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使其成为更有效的工具。例如,通过提供购房补贴、减少相关税费、增加公共住房供给,政府可以直接作用于供需两端,促进市场平衡和复苏。

特别是在处理烂尾楼问题、促进市场预期修复和恢复行业信心方面,财政政策具有独特优势。政府的直接干预,如注资烂尾项目、提供政策性银行贷款、税费减免,不仅有助于保护购房者权益,还能显著提升市场信心。同时,增加透明度、优化土地供应和提供行业扶持政策,也是财政政策助力房地产市场的重要途径。

当然,财政干预需谨慎以避免市场失灵,策略上应注重与市场互动、逐步实施、保持透明沟通及持续评估政策效果,确保适度而有效。国际经验,如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政府的系列财政措施,为中国提供了宝贵参考,强调了及时、多维度干预及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财政救市的资金规模需基于市场状况精心估算,并通过发行债券、税收调整、国有资产处置等多种渠道筹集。实施策略上,则需精挑细选财政工具,如直接补贴、税费优惠、公共住房建设和土地政策调整,结合分阶段实施和严格监管,以期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有效推动市场预期和信心的双重修复,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