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凌俊杰:人才善政全面敞开怀抱 香港未来可期 | 来论 - 香港中通社

香港特区政府在2024年的施政报告中,对人才政策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优化,以确保香港能够在全球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继续保持其国际金融、商业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旨在吸引并留住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认为相关政策的尺度、力度、广度、深度都前所未有,充分展现香港开放的胸怀,特区政府吸纳人才的诚意。各界对此的高度关注,也再次佐证香港的影响力依旧是世界一流。具体来说,我认为有几项措施,格外有闪光点。第一是扩大高端人才通行证计画合资格大学名单,并为特定行业如金融科技、生物科技等领域提供更多激励措施。现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世界排名在理工科领域有论文、研究成果等资料可以用来做对比,客观性比较强。在人文科学领域,相对而言更偏向美国和英国的大学,对非英语国家的学校关注不足,对中国内地大型综合性大学的衡量过于笼统。这次名单中加入的中国内地综合性大学,如西南的四川大学,东北的吉林大学,有效填补了这种空白,也说明在中国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香港特区政府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下,与时俱进,紧密地关注着祖国内地的发展。第二,施政报告中提到了重点建设北部大学城,建立应用科学大学,香港资讯科技学院,为职业教育提供支持等。其中有两项,一项是推动跨境的培训资格互认,一项是扩大政府资助院校非本地生限额至40%。这两项一项是在为香港培养和储备应用技术人才,一项是在为香港筛选和吐纳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人才。而且对于本地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杀校”由初等教育向高等教育传导的负面预期得到有效缓解。再加上针对STEM领域的拨款等支持,相信可以给香港市民的总体受教育程度、受薪额度带来提升。也有助于香港的护理、服务等行业提升人员质素,长远来说能提升香港普通市民的生活体验。唯相关计画如同植树造林,需要长久坚持投入方可见到显着效果,希望港府能够提出类似五年计划的长期可持续规划,为香港的长远发展坚定投资。还有一个亮点,是专上院校可因应本身条件,循序渐进吸引更多外国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和内地学生来港升学,扩大奖学金计画,向“政府奖学基金”额外注资10亿元,2024/25学年起增加“一带一路奖学金” 的名额五成;并会逐步增加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画名额, 由每学年300个提升三分之一至400个,吸引更多杰出人才来港就学及进行研究。这些措施表面上是纯粹的投资,收效可能短时间内无法测算。实际上,香港的高等教育由于长期的名校导向、金融专业导向,给艺术、人文、外国文化研究、历史研究等人文领域专业的空间越来越小。在香港根据中央规划,建设八大中心的阶段,能够有一批香港的文化人,学好香港的历史,讲好中国的故事,其作用和意义,可能不亚于香港航天员登上天宫空间站。此外,报告还强调了建立更完善的人才认证系统,支援专业服务及创新产业发展。对创科、电子、超算等前沿领域加大投入等。这将有助于香港保持国际一流都会的优势地位,也是给香港未来成为区域智慧枢纽、人才枢纽创造良好的基础。加上特区政府计划实施的一系列生活品质改善措施。包括提升医疗卫生设施、优化公共交通网络以及增加绿色空间等,可以说本届政府真的做到了心怀市民,放眼长远。有鉴于此,我真心期待政府将推出更加详尽的计划说明,向市民解画各项工作的具体时间表、执行方式等。同时也相信市民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等到这些有利于香港长远发展的规划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委员、香港中华青年企业家协会创会主席凌俊杰)(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媒体立场) 【编辑:陈卓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