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投资分析 三:投资资产与收益 保险公司在卖出保险收到保费后,扣除掉相关的手续费佣金和运营费用后,形成保险负债,然后利用负债和股东权益去进行投资,形成投.
来源:雪球App,作者: 谷雨轩,(https://xueqiu.com/7724221172/141431079)
保险公司在卖出保险收到保费后,扣除掉相关的手续费佣金和运营费用后,形成保险负债,然后利用负债和股东权益去进行投资,形成投资资产,从而获取投资收益。
保险公司,尤其是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是其获取利润的主要源泉。
保险公司的投资资产主要分成为三类: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性房地产,其中金融资产占比最大,也最为复杂。
金融资产在2018年之前,又可以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类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018年后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实施后,金融资产便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四项。
新的金融会计准则应用后,主要是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应收款项类投资中重分了大量资产到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他债权类和其他权益类投资主要也是从可供出售类金融资产重分而来,债权类投资主要是从持有至到期和应收款项类投资重分而来。
对于这几类金融资产,做一点简要解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这类金融资产,保险公司在买入后主要是用来赚差价的,没有打算长期持有,其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的变动既影响资产负债表(其对应资产公允价值变了)也影响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只有在活跃市场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资产才能被分类为本项资产,且一旦分类为本项目,不可重分类为其他类资产,其他资产也不可重分类为本项。本项资产里到底都有啥呢?其主要构成是基金、理财、债券和股票,其中股票占比并不多,也就是10%左右。
债权投资:债权投资很好理解,就是各类债券。保险公司一般将债权投资持有至到期,以获取利息为主要目的。这部分不好理解的是其计量方式,债权投资是以摊余成本计量,至于啥事摊余成本,比较复杂,这里不讲,有机会专门讲,只需要记住一点,摊余成本能够更好地反应本项资产的实际价值。此类金融资产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此类金融资产因终止确认产生的利得或损失以及因减值导致的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权益投资,保险公司还没想好,到底是持有到底还是以获取差价为目的,这两类资产之前一直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存在。这两类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也就说这两类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影响资产负债表,不影响净利润。这两类资产卖出时,其卖出价-入账价值计为投资收益,同时将相应的部分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老的金融会计准则对于金融资产划分,主要是以持有意愿进行划分,新的金融会计准则是以金融资产的类型进行划分。
长期股权投资,主要是指对被投资方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以及对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此类投资资产一般是以获取长期收益为目的,不会轻易抛售,所以称为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的计量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成本法是以初始投资成本入账,只有在追加投资、收回投资或资产减值时才调整账面价值,适用于控制性投资和对非上市企业投资。在持有期间收到的分红,计入投资收益。当处置该项资产时,以卖出价-账面价值计入当期损益。
以权益法计量的,主要针对联营和合营企业。采用权益法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归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计入当期 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采用权益法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份额,分别确认投资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我们经常能够在资本市场听到某某公司被举牌,这是什么意思呢?当买入份额到达被投资公司5%的股权时,就被称为举牌,此后的增持减持都需要公告。保险公司在公开资本市场进行长期股权投资,一般都是逐步买入,先举牌,再继续买入知道能够对被投资公司产生重大影响,就完成了从其他权益投资到长期股权投资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对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有重大影响。
我们知道其他权益类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损益,并不影响利润表,投资方想要对利润表产生正面影响,在不卖出的情况下,只有收到分红这一个途径。但是,当继续买入从而产生重大影响后,就能将买入的股权重分类到长期股权投资,并且以权益法计量。这时候,初始价值的计量按照总的买入成本计量,如果在投资过程有浮盈,也就是说如果股价涨了,那么这个浮盈从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转入当期损益,保险公司立刻可以大幅提升当期利润,这是第一重好处。第二重好处,在分类为权益类投资时,投资收益只是收到的分红,但是分类为长期股权投资后,投资收益享有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对应份额,比如说之前,被投资单位一年赚了100亿,分红5个亿,你持股20%,那么投资收益是1个亿,如果分类成长期股权投资,无论他分红多少,你当年投资收益都是20亿,开不开心,这是第二重好处。当年“宝万大战”时,宝能就来了这么一手,大幅增厚了前海人寿的当期业绩。
因此,如果被投资标的是绩优股,将其他权益投资分类为长期股权投资有两大好处:一,将长期浮盈一次变现转入当年收益,增厚当年利润;二,以长期股权持有这些绩优公司,可以按照对应的股份确认投资收益,增厚收益。当然了,不要以为长期股权可以随意被划分,不要忘了长期股权的前提条件哟。
投资性房地产这一项没啥看头,中国不允许保险公司持有住宅类房地产,因此不要以为保险公司会参与炒房。保险公司持有的多数都是酒店写字楼之类,以收租金为主。对于投资性房地产,一般以成本入账,后期进行折旧。
弄明白了保险公司的投资资产后,就到了核算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的环节,具体核算过程非常复杂,那是保险公司的事情,咱们就不算了,但是几个关键概念要掌握。
总投资资产=所有投资资产 就是所有能产生投资收益的,都是投资资产,包括现金。
净投资收益是保险公司从投资资产中得到的切切实实的收益,包括当期已实现投资收益和可实现收益,但不包括资产买卖差价。主要是收到的利息、分红和房租。
总投资收益是在净投资收益基础上加上资产买卖差价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并扣除资产减值损失。
由以上三个概念,可以得到两个核心指标:
净投资收益率=净投资收益/平均投资资产
总投资收益率=总投资收益/平均投资资产
这是保险公司投资业务的核心指标,是一定会公布的,投资者只需要查阅并与公司以往年和其他公司对比即可。
总投资收益和净投资收益,哪个高呢?这个未必,主要看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哪个能更好的展示投资成果呢?个人认为净投资收益率比较好一点,毕竟是本期内公司实打实收到的钱,如果能够把净投资收益加上买卖差价,这样就能够比较公允的反映出本期的投资成果。
$中国平安(SH601318)$ $上证指数(SH000001)$ $中国人寿(SH601628)$
来源:雪球App,作者: 谷雨轩,(https://xueqiu.com/7724221172/141135058)
如果忽略掉占比很小的投连险业务,保险公司主要业务可分为两大类:财险业务和人身险业务。这两种业务的特点由于保单期限不同,在经营特点上具有较大差别。
财险业务与人身险业务一个重大区别是,单纯从利润表看,财险业务是能够依赖保单获取承保利润的,而寿险业务则需要以投资收益来覆盖保单成本,以利润表视角来看,其承保利润多是呈现亏损状态。
1. 财险业务:
银行收到储户的存款需要付出利息,基金公司收到客户投资款需要创造正收益留住客户,一般金融机构都需要为其客户提供一定的收益,但财险业务不同,财险业务不是通过为客户创造收益,而是通过为客户分担风险而创造自我收益。这是财险业务与其他金融业务的根本不同。
理解保险公司保费收入,需要理解已赚保费的概念。
假设所有的保单都是在当年1.1日生效,12.31号终结,并且没有分入分出,那么已赚保费很简单,就是在1.1号收到的保费。但是实际经营情况并非如此,不可能所有保单正好在本年内生效和终结,保险公司为了分担风险,也会将一些保单分出给别的保险公司,这部分就是分出保费,对应的保险公司就产生了分入保费。再考虑到保险合同的跨期,就需要提取对应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所以,就有:
已赚保费=保费收入+分入保费-分出保费-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已赚保费就是对应于本期的实际保费收入。
有收入必然有支出,财险业务承保支出主要分成“风险成本”和“营运费用”两部分
风险成本包括赔付支出,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营运费用包括手续费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等。以平安产险为例:
这部分,重要的是三个指标,费用率、赔付率和综合成本率。
显然,与同行相比,这三率都是越低越好。三个指标如果只看一个,那就看综合成本率,这项是前两者之和。
财险公司的损益表相对来说要比较简单,更像是一般企业。不考虑投资收益的情况下,已赚保费相当于营业收入,赔付费用是营业成本,手续费管理费等是三费,最后得到营业利润,扣掉所得税就是净利润。
对于财险业务的利润,主要是来自于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以2018年为例,中国平安财险业务睡前总利润为195亿,其中投资收益110亿,承保利润为85亿。
2. 人身险业务
人身险业务主要是寿险。
人身险业务多数以储蓄为主,保障为辅,也就是说保单收入中的多数保费是用来为客户提供理财收益的,保险公司需要为客户提供保底收益。因此人身险业务从利润表的视角看,基本是无法获得承保利润的,而是会出现承保亏损,即公司的保费收入扣除掉赔付支出和其他各类费用后,是负数。从利润表视角,人身险业务的盈利,主要来自于投资收益。
以上要注意,是从利润表视角,而如果转换到资产负债表视角,则会有不一样的风景,这个到资产负债部分再说。
对于寿险公司,已赚保费与财险公司计算相同
已赚保费=保费收入+分入保费-分出保费-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时,人身险业务在此只考虑了针对短期人身险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将寿险责任准备金和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一并提取,所以这就造成了寿险业务已赚保费显得非常大。按照行业惯例,一般将寿险责任准备金和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与未决赔偿准备经合并,放到营业支出里,称为“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
人身险业务的营业支出分为
风险成本:1.退保金2.赔付支出3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4.保单红利支出
营运成本:1.税金2.手续费及佣金3.业务及管理费4.分保费用5.资产减值损失6.其他成本
其中退保金,与财险不同,人身险业务由于其长期性和储蓄性,客户可以随时退保,领取保单现金价值,所以退保金也是保险公司一项重要现金流出。
寿险公司相对于财险公司更加依赖中介进行销售,比如2018年寿险业务代理人数量达到140万人,所以手续费及佣金,也是保险公司一项重要支出,2018年中国平安寿险业务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达840亿。
承保利润=承保收入-承保支出=已赚保费-一大堆
承保利润/亏损的大小,是不同保险公司经营业绩比较的重要参数,寿险业务承保利润大亏损小的公司,说明其产品定价更有竞争力,保单盈利性更好,公司品牌强度高。由于业务中人身险业务占据绝对多数,故而可以直接拿来与寿险与健康险业务做对比。
图一是2018年报表,图二是2018年报表。
我们粗略计算一下两家公司在寿险和健康险业务上的已赚保费
以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已赚保费4655亿减去营业支出4891亿,得到-236亿,相对于已赚保费承保亏损率5%
以已赚保费5320亿减去营业支出6288亿,得到-968亿,相对于已赚保费亏损率18%。
我们再看一下,净利润率,为587/5704=10.3%,为119/6431=1.8%
不光在保单本身承保利润上大幅输给,在投资上也同样有所不及。中国平安2018年寿险业务净投资收益率和总投资收益率分别是5.25%和3.6%,而中国人寿分别是4.64%和3.28%。
仅从以上几个简单指标,我们就可以分辨出,哪家公司明显更优秀一些。
从以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即使优秀如“金融之王”,在人身险业务上也无法获取承保利润,在行业内算是比较优秀的的承保亏损更大,那么广大的中小保险公司的定价权更弱,就更加无法获得承保利润了。
保险公司要降低承保亏损,需要多做保障型保单,少做投资性保单。优秀的保险公司,是能够大量销售低现金价值产品的公司,能够将大量开销从保费中扣除,从而降低承保亏损。
总体而言,单纯从利润表角度看,寿险类公司一般难以获得承保利润,而是通过投资收益来弥补亏损并获取企业利润。
另外从寿险公司产品特点上,我们可以获得的启发是,保险公司的产品,不仅仅是保障属性,更具备投资属性。也就是说,未来随着中国步入高收入社会,无论是保障需求还是投资需求,都会有大幅度提升,保险公司的发展空间,还远远没有到达天花板。
$中国平安(SH601318)$ $中国人寿(SH601628)$ $上证指数(SH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