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酒业:第19期丨《摘要,醉了屈平河的月》——温新阶
作者介绍 |PROFILE
温新阶,男,湖北长阳人,土家族。
1989年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湖北省宜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现为湖北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宜昌市散文学会会长。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多部,曾有多篇散文、小说被《小说月报》《散文选刊》《北京文学》《作品》《读者》《中外文摘》等刊物选载,散文《豆芽菜》曾在日本获奖,散文集《他乡故乡》获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散文集《乡村影像》获湖北省第七届屈原文学奖。散文集《典藏乡村》获湖北省第九届屈原文学奖。
像每年一样,我在晚春来到了乐平里,来看脐橙花果同枝的景象,来重拾屈子少年的足迹。
每次来,后备箱里总会有酒,在这好山好水之间,在屈原诞生地,不小酌一杯,那是最大的辜负。前些年,是故乡的老酒,近几年,是摘要,摘要酒配得上这怡人的风光,也配得上屈原这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美称。
我们驱车从七里峡进入乐平里,刚刚在屈峡饭庄门口把车停稳,一辆丰田的SUV也停在我们旁边。因为都戴着口罩,见到人,往往省略了打量的程序。SUV上下来的开车人,我还是打量了一眼,那眉宇间的神情,那毫不犹疑的目光,总觉得熟识甚至亲切。此时,对方似乎也在打量我。我们几乎同时拉下了口罩,一瞬间,同时认出了对方,他就是阿峰,多年前我教过的一个学生。
我知道,他博士毕业以后,在武汉一所大学教书,研究先秦文学,看到过他发表的研究屈原和楚辞的文章,但是,多年没有来往。
想不到我们会在屈子的出生地乐平里再次相逢,今年的乐平里之行又多了意外的惊喜。
问候和别后经历的叙述约定在晚餐的时间,我们一起出发去亲近少年屈原脚下的那片土地。
爬上香炉坪,看到了郭沫若先生的夫人于立群题写的“楚三闾大夫屈原诞生地”的石碑,按照我们乡下人的说法,这里是屈原的衣胞屋场,现在住在这里的人家姓郝,家里没有人,大门紧闭,看不出是否发达。屈原曾插过秧的玉米三丘已经改为旱田,种着包谷,是真正的“玉米三丘”了。
在照面井,我们看到了清水汩汩涌出,周围树木参天,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射在井水里,石墙上就有树影的晃动。清澈的井水里,有几颗蝌蚪,不像其他水洼里的蝌蚪总是摆着尾巴游动,这里的蝌蚪静静地伏在井底,一动不动。
沿着石条铺就的步道,从照面井来到读书洞,这是屈原读书的地方,山风轻拂,虫鸣啾啾,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茫茫题海,虽然竹简重是重了点,还是读得快活,读累了,还可以在耳洞和大洞之间钻进钻出。
沿着步道下行,就到了响鼓岩,响鼓溪的水声在这里听起来犹如雷鼓阵阵,惊心动魄。
走过响鼓岩,是纪念屈原的碑廊,有历代文人的名作,有宜昌本土诗人的佳构,还有秭归骚坛社员们的作品,虽然地势有些逼仄,内容却很丰富。阿峰异常欣喜激动,不停地拍照,几乎把每一块诗碑都拍了下来。
穿过花香四溢的脐橙林,我们来到降钟山的屈原庙。庙门口那棵高大的黄连树正在发芽,枝枝丫丫上的羽羽新叶在阳光下呈现出醉人的新绿。大树一侧是屈原的雕像,峨冠博带,挺身仗剑,心怀天下,一身浩然。
拾级而上,“屈原庙”三个大字,苍劲有力。走进庙里,阳光投在天井里,一半明亮,一半黝黑,记得那一年的诗会,天井里都坐满了人,忽然下起了小雨,大家坐在那一动不动,湖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谢克强冒雨朗诵自己的诗作,赢得了阵阵掌声……穿过天井,大堂里的屈原雕像伟岸高大,四周墙上的石碑镌刻着屈原的作品。
来到屈原庙,都会想到徐正端先生,他1990年从乐平里小学退休之后,就住在屈原庙,当义务守庙人。每天除尘、燃香、洒扫庙宇、开门纳客、吟唱诗歌、抄写屈原作品……有人来访的日子,他就与访客谈论诗祖,传承屈原文化与精神;无人来访,他就静静地坐在那与诗祖交谈,多年的虔诚相守,他和屈子搭起了心灵的通道,静坐晤谈,宇宙、山河、诗歌、人生,无所不说。有一次,他似乎看到屈子坐在自己对面,他给屈子奉一杯茶,茶杯落地,一滩茶水,几块瓷片,他才想到,屈子永在高处,不在近前。他走出庙门,看到黄连树沉默不语,看到响鼓岩的雾气弥漫……
徐老国学功底深厚,书法造诣很深,尤其精于楷书。庙门口的《屈原庙记》,是他的文字,也是他手书的,记述了屈原庙的修建历史,文字简练,用词准确,字里行间,可见殷殷之情。大堂里的《屈原列传》也是工匠根据他的手书镌刻的。他还抄写了很多屈原的作品,每抄写一篇,他的心跟屈原又近了一分。他也写了不少歌颂屈原的诗作,每一首都是从他内心流淌出来,都是他情感的结晶。
2019年正月初一,徐正端老人,为屈原庙义务守庙三十年的老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去见他毕生的偶像屈原去了。这一天,风很大,屈原庙前的黄连树在风中呼啸。
离开屈原庙已是黄昏,乐平里层层叠叠的民居沐浴在夕阳之中,白墙被夕阳涂抹成了金黄,连路上溜达的白狗也成了金毛犬,橙花溢香,炊烟袅袅,屈平河的汩汩流水翻动着五彩斑斓的浪花,橘颂广场边铁索桥上的风车一起旋转,好看极了。
晚餐定在屈峡饭庄。共进晚餐的有著名散文家周凌云,他为乐平里写过一本名叫《诗意村庄》的散文集,他写徐正端老人的散文《为屈原守灵》在首届汨罗文学奖中获得10万元大奖,他对乐平里有着深深的情感。还有骚坛诗社社员、农民诗人、屈原庙新的守庙人黄家兆。
骚坛诗社成立于明清时期,现有60多名社员,多是乐平里的农民。他们的诗不是顺口溜,不是打油诗,而是格律诗、骚体诗。早年的谭光沛、杜青山的诗作受到过专家的高度评价。现年73岁的黄家兆是骚坛诗社的“新秀”,因为他写诗还只有13年的时间,我翻看过他写诗的那个黑皮本子,那首吟颂屈原庙门前黄连树的诗作竟然记了下来:
不老黄连树,身修绿艳妆。
枝繁多雨露,蒂固御风霜。
盛夏骄阳烈,擎天酷暑凉。
虬根盘峻岭,守望屈公堂。
每来乐平里,都要微醺,今天有文友相聚,又遇到了多年不见的学生,岂有不饮之理?
我忙去车上拿酒,阿峰也连忙打开了后备箱。
回到包房,我们手上拿的都是500ml的摘要珍品版,特殊的酒瓶像一本书,它就是一本精装的楚辞,亦或是屈原作品的全集。一个酒,就以如此独特的形式跟书紧密相连,它的内核和外表就有了文化的加持。
阿峰要倒他的酒,我要倒我的酒。周凌云先生找老板要来一只凉水壶,把两瓶酒拧开往壶里倾倒,玉的瀑布,琼的浪花,一时,酒香弥漫。摘要的酱香既有赤水河畔酱香酒的特点,又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沉稳老练,又朝气四射,醇厚拙朴,又浪漫不羁,摘要,就是酒中成熟的少年。
酒花已经凋谢,瀑布沉入安静的水潭,分不清是我的酒还是阿峰的酒,四只镂花的玻璃杯摆在一起,四杯酒,倒映着乐平里的暮色。
酒过三巡,话多了起来,说乐平里的美景,说屈子的少年,说《离骚》《九歌》《天问》,橙花的花香飘进餐厅,于是我们又一起吟诵《橘颂》。阿峰的话最多,告诉我们他这些年的作为,说到来乐平里是他多年的夙愿,今天终于来了,还遇到了作家诗人和老师,遇到了这些把屈原装在心中的人,还跟这些人喝了酒,喝的是摘要酒——这些年他一直中意的一款酒。在中意的地方跟中意的人喝中意的酒,这个暮春,是个中意的季节。
凌云先生不胜酒力,中途退出,我们三个人喝干壶中的酒,月亮已经升起来了,乐平里像一幅贴在大地上的剪纸,黑白分明,屈原庙在月色中肃穆庄严,它的翘檐直指夜空。我们四个人的影子跌跌撞撞,往屈平河边走去。站在桥上,看水波叠叠,听水声哗哗。月光落在水里,弯弯曲曲,起起伏伏,水流走了,又流来了,月光没有流走,总是在原处舞蹈,原来,月光也醉了,直到我们离去,她依然在重复着固定的舞姿。
回到房间,已是子夜,或许因为安静的缘故,橙花的花香飘过来更让人沉醉,原来这花香是可以醒酒的,顿时,酒意已逝去大半。洗完澡,阿峰打电话说来房间小坐,他把后备箱剩余的几件摘要酒都给我提来了,还带来一本研究屈原的专著,好书好酒相伴,今晚的梦一定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