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理财产品又陷“亏损门”(多家银行理财产品叫停或下调业绩比较基准,理财市场怎么了?)

  多家银行理财产品又陷“亏损门”

  临近3 15,银行理财产品集体曝出巨亏再度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记者发现,各地消费者投诉的重点主要是前几年购买的QDII产品,此外还有一些投资股市的非结构化产品。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一些挂钩金融衍生工具类的QDII产品设计相当复杂,普通投资者根本看不懂,甚至专业人士都很难弄明白。尽管预期收益率很高,但亏损起来也是“无底洞”。

  现象:银行 QDII成重灾区

  “3年前渣打银行北京华贸支行给我做了一个理财产品,2万多澳大利亚元合15万元人民币下月到期。昨天给我来个电话,告知已剩下7000元。”前不久,名为“danni地盘”的博友发表这样一条微博。

  事实上,QDII理财产品亏损并不止渣打银行一家,很多中资行也深陷其中。2007年,上海的魏女士购买了某股份制银行一款“代客境外理财2号”产品,然而2010年9月该产品到期清算时,浮亏高达近40%。而根据该银行最新公告,今年2月7日该理财产品的人民币参考净值为0.5461元,这就意味着,如果魏女士目前仍持有该理财产品,亏损将达45.39%。该产品的投资门槛为5万元,意味着投资者至少亏损22695元。

  此外,投资国内股市的一些高风险产品也遭遇巨亏的尴尬。某国有银行在2010年1月发售的第1期“高净值客户专属理财产品”于2012年1月30日到期,到期亏损达16.45%。

  原因:票据挂钩产品风险大

  为什么预期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几年之内竟然会背道而驰呢?记者发现,上述两款QDII产品都是票据挂钩产品,大多是风险敞口很大的高风险高收益产品。

  中山大学金融学教授黄伟分析指出,一些挂钩类产品与境外股市债市甚至是石油贵金属等能源价格相关,本身风险很大,金融市场近年来动荡不已,因此亏损是很自然的。但很多银行的理财经理并没有向市民提示风险,而是过分夸大了预期收益率。缺乏专业知识的市民购买后又不知如何处理,亏损后一味拿着,不及时止损结果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建议:量力而行购买产品

  业内专家指出,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对产品的资金投向心中有数。通常而言,投向股票(比如QDII产品)等方向产品的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其收益与证券市场波动密切相关;而投向信贷资产票据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风险相对较低,主要取决于资产池中各类资产的配比情况。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建议,选择理财产品需对应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强可以选择结构性产品,这类产品收益高风险也高,投资者应对理财产品投资挂钩领域有所了解;对于那些风险承受能力差的投资者,更适合选择保本稳健型理财产品。(据信息时报)


记者 | 戴岳

最近,银行理财产品备受关注。

招银理财、中银理财等理财公司纷纷对旗下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农银理财、信银理财、盛京银行、浦发银行等也选择提前终止运作部分理财产品。

业内人士分析,在市场利率下行、净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不论是业绩比较基准下调还是提前终止业绩不佳的理财产品,都有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考虑。

经济导报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不少投资者的心态正在发生变化,购买理财产品变得越来越谨慎。

01

多家银行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

8月3日,中银理财发布公告称,于2022年8月9日起对“中银理财-稳富(季增益)007”(WFJZY007A)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由2.70%-4.00%(年化)调整至2.50%-3.80%(年化),即在原业绩基准基础上下调了20个基点。

招银理财日前也发布公告称,拟于8月17日对招银理财招睿金鼎七个月定开1号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下称“招睿金鼎七个月定开1号”)第4个投资周期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调整后的业绩比较基准为2.8%-4.5%。

中原银行也对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根据该行近日发布的公告,自8月24日起将财富宝瑞盈一年定开33号理财产品(下称“财富宝瑞盈一年定开33号”)业绩比较基准下调至3%;自8月25日起将财富宝瑞盈半年定开7号理财产品(下称“财富宝瑞盈半年定开7号”)业绩比较基准下调至2.8%。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此前,财富宝瑞盈一年定开33号、财富宝瑞盈半年定开7号首个运作周期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4.1%、4%。

“下调业绩基准的理财产品虽然我暂时不持有,不过最近内心确实一直在考虑,理财是不是风险变大了。”60岁的马杰是理财产品的“狂热粉丝”,在她的资产投资中有8成都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我对风险比较敏感,尽管银行理财收益率不算高,但它比较值得信任。”

招商银行一位李姓理财经理向经济导报记者表示,目前全市场流动性都较为低迷,有些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会有所调整,建议投资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赎回。“业绩比较基准是用年化收益率形式来表现,不是预期收益率,是凭借经验对理财产品设定的投资目标,不代表产品的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不是银行对理财产品收益的承诺。”

“虽然理财经理会强调理财产品是不保本的,但我内心一直认为理财基本没有风险。”马杰坦言,在其购买的多款理财产品中,绝大部分产品都能达到官方发布的业绩比较基准。“目前,只有一款兴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没有达到预期基准,但也没赔钱。”马杰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02

部分理财产品叫停

值得注意的是,信银理财、农银理财、中原银行、盛京银行、浦发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及理财公司提前终止了部分理财产品运作。

“如果新发行的产品相对于过去发行的同系列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对投资者影响不大。”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如果存续期间的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对投资者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理财产品因未达到预期投资收益提前终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权益。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信银理财发布公告称,经审慎评估,该司决定于8月9日提前终止信银理财智慧象固收增强FOF一年定开15号理财产品(下称“智慧象固收增强FOF一年定开15号”),同时关闭8月9日的申购和赎回交易。

多家银行理财产品又陷“亏损门”(多家银行理财产品叫停或下调业绩比较基准,理财市场怎么了?)

对于提前终止原因,信银理财方面表示,是根据该产品说明书第十二条的相关约定,为保护投资者利益,理财产品管理人有权按照理财产品资金运作的实际情况,主动终止理财产品。

“这是不是意味着理财产品也不安全了?”听闻理财产品提前终止,马杰说出了自己的顾虑,“也可以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投资者利益,不会亏得更多。”

“我也购买兴业银行的理财,有一款产品赔了1000多元。我也认可,兴业银行工作人员说了这个不保底。”已经退休的刘胜在朋友的推荐下也开始购买理财,对于理财不保底也比较接受,“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刘银平表示,理财产品提前终止通常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产品投资收益未达到预期,且预计未来也难以达到;二是产品触发了提前终止条款,比如理财份额低于下限要求;三是个别银行未完成全部理财产品转型,新老产品交接运作可能会出现老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调整业绩比较基准或提前终止理财产品对投资者产生影响较小。未来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现象会继续存在,从整体来看,理财市场上提前终止的产品占比较低,投资者不必太过担心,遇到这种情况只需将资金赎回,继续购买其他产品即可。从机构角度看,银行及理财公司应设置合理的业绩比较基准,尽量避免设置过高的业绩比较基准,还应谨慎选择投资标的,防止金融资产遭遇信用恶化事件导致产品收益下跌。

编辑 |王雅洁

版权 | 山东财经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