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年末密集降费,零费率仅为短期行为(银行理财年末掀“降费潮” 投资者看重产品投资收益)

  作者:周艾琳

  各大银行系理财公司“冲规模”压力不减,于是“降费牌”再度被祭出。

  又到年末,各大银行理财子公司“冲规模”压力不减, “降费牌”再度被祭出。

  近日,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发布降费优惠公告,招银理财、信银理财、兴银理财、华夏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都表示将部分理财产品管理费进行调降,部分甚至降为0,但仅限少数产品。理财公司先经历了2022年四季度的债市巨震和大量赎回,到了今年6月,理财规模被公募基金超越的消息霸屏。根据记者梳理,目前大行下属理财公司的规模多数较年初下降,小型理财公司冲规模的压力亦不小。

  多位理财公司投资经理和业务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部分产品0费率只是暂时的,银行保中收的压力仍在,暂时的降费是为了在年末吸引人气,更多机构下调的是渠道销售费和固定管理费。“对理财公司而言,规模增长高于一切。”此外,区别于公募基金,稳定的业绩曲线亦是理财公司所追求的。进入2024年,多数机构仍对债市不悲观,股市因波动更大难以提升配比,机构普遍认为权益约在5%~10%的比例是比较理想的股债对冲长期风险收益比。

  冲规模压力下降费

  今年年中,“资管届C位”易主备受关注。理财登记中心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全市场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降至25.34万亿元,公募基金存续规模升至27.79万亿元。

  到了年底,理财的规模虽然小幅回升,但压力并未缓解。截至11月,相关数据显示,全市场理财规模达27.32万亿元,仍较今年初下降了1.18%,2023年全市场理财规模并未增长。尽管权益市场萎靡,但公募基金仍靠着债券基金、宽基指数等产品扩大规模。

  在此背景下, 年末各大理财公司祭出“降费牌”并不奇怪。一般而言,理财产品涉及的费率包括固定管理费、销售服务费、超额业绩报酬(浮动管理费)等,此次调降范围涵盖固收类、现金管理类、权益类等多种产品类型,但优惠多为阶段性操作。

  例如,信银理财旗下就有两款产品将费率降为0——信银理财固盈象强债稳健两年封闭式3号理财产品,信银理财固盈象强债稳健两年封闭式2号理财产品;此外,该机构部分产品也下调了业绩比较基准、浮动管理费、固定管理费和销售费等。例如,阶段性优惠公告显示,“信银理财全盈象固收稳健年开1号理财产品”B类份额此前的业绩基准为3.40%~4.40%,调整后为2.90%~3.60%。调整前,对于超过3.90%的部分,管理人将按照 30%的比例提取浮动管理费。调整后,对于超过3.25%的部分,管理人将按照30%的比例提取浮动管理费。同时,固定管理费和销售费都从此前的0.3%下调至0.15%。

  此前,多家理财公司现金类产品也发布了降费公告,调降的费率多为固定管理费、销售费和投资管理费,也有机构下调托管费。例如,平安理财“天天成长3号31期B”当前综合费率仅为7BP/年。华夏理财“现管8号A”的固定管理费率和销售费率自2023年12月7日起均降至5BP/年。兴银理财旗下“添利天天利”系列现金类理财自12月20日起年托管费率由0.03%降至0.02%。兴银理财“财添利天天利6号”年投资管理费自2023年12月8日起由0.3%降至0.01%。

  零费率仅为少数行为

  尽管扩规模压力不小,但不收管理费的可能性并不存在。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少数产品的“零管理费”策略仅为短期暂时行为,零费率并不符合行业规定,而且银行目前中收业绩考核的要求亦不低,理财产品销售亦为中收的一部分。

  “我们公司内部仍然要求管理费不能低于15BP,部分产品可能会单议到5BP,仅有少数业务不佳的产品或免去管理费。”某股份行下属理财公司投资经理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理财公司的优惠策略时常出现。例如,在今年5月股票市场下行之际,招银理财发布2023年来首支权益类公募理财产品“招卓价值精选权益”,采用“破净”不收管理费的模式,引起市场高度关注。此前,亦有理财公司尝试用其他方法将客户利益与自身绑定,信银理财部分产品计提超额业绩报酬采用高水位法,即产品业绩表现未超过历史业绩表现,则不提取超额业绩报酬。

  当时有几家理财公司的业务人士对记者表示,相关优惠行为更多在于吸睛,投资者更看重的实则是投资回报和收益的稳健性。费率优惠固然可使投资者受益,但管理费是为了培育投研团队,产品业绩表现才是立身根本。

  仍靠固定收益产品扩规模

  就目前而言,各大理财公司仍依靠固收类产品扩大规模,尤其是收益稳健、波动小的现金管理类产品以及部分使用摊余成本法的1~2年期封闭类产品,“还是要靠固收产品来养权益产品。”上述业务人士表示。对于理财公司的客群而言,“存款替代类产品”是他们主要的诉求,公募基金的权益产品或权益比例较高的混合类产品很难适用于理财公司。过去一年来,亦有理财公司解散了专门的权益团队,并将相关人员分布到多资产团队。

  据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12月10日,今年以来全市场新发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28072只(含私募产品)。从投资性质来看,固收类产品占比96.51%,混合类产品占比2.03%,权益类产品占比0.47%,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占比0.98%。从权益类公募产品表现看,2023年之前成立的23只权益类公募产品今年以来收益均告负,平均净值增长率、最大回撤和年化波动率分别为-11.01%、18.30%和12.00%。

银行理财年末密集降费,零费率仅为短期行为(银行理财年末掀“降费潮” 投资者看重产品投资收益)

  相比之下,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则更为稳定,且相较公募基金的货币基金仍存在一定优势。

  例如,有数据显示,2023年三季度现金理财7日年化收益均值为2.25%(剔除美元现金理财)。而根据华创证券测算,同期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为1.72%,两者之差达53BP,可见收益差距不小。与现金类理财相比,虽然货币基金拥有免税的收益优势,但现金类理财在投资范围上优势不小。比如,现金管理类理财可以配置通道类委外产品,协议存款占比亦不低。

转自:上海证券报

新华财经上海12月21日电 年末,银行理财迎来新一轮“降费潮”。近日,记者梳理发现,招银理财、信银理财、华夏理财、兴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发布公告,推出管理费率优惠,部分理财产品管理费降为0元。

银行理财人士认为,理财产品管理费率调降与理财公司收入和投资者利益紧密相关。通过降费吸引投资者只是短期营销策略,长期而言,理财公司应设定合理管理费率,通过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收益率等为投资者提供稳健且可靠的理财方案,推动银行理财市场健康良性发展。

多家理财公司年终“大促销” 部分产品管理费降为0元

12月以来,多家理财公司推出产品费率优惠活动,以期吸引新客户或鼓励现有客户增加投资。记者查询发现,农银理财近日宣布,在12月8日至12月31日期间对旗下一款开放式人民币理财产品实行费率优惠,直接免去该产品的销售服务费和投资管理费,并将托管费降至每年0.01%。

日前,华夏理财发布公告称,根据产品费率阶段性优惠安排,该公司拟对华夏理财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8号开展费率优惠,优惠的费率种类为固定管理费率、A份额销售手续费率,优惠后费率均为0.05%/年,优惠期间自12月7日(含)起。

还有不少银行“大方”地将多款产品纳入优惠范围。以兴银理财发布的“关于部分理财产品托管费实施阶段性费率优惠政策的公告”为例,该公司将旗下的“添利天天利”系列30余只产品的托管费从0.03%优惠至0.02%,托管费阶段性费率优惠政策于12月20日生效。

记者注意到,新一轮“降费潮”覆盖的产品,主要为固收类理财产品和现金管理类产品。比如,招银理财12月以来接连发布数条理财产品费率优惠公告,拟对旗下部分理财产品给予阶段性费率优惠,该类产品类型多为现金管理类以及固收类理财产品。

从优惠幅度上来看,不乏理财产品费率调降为0元的情况。招银理财旗下招赢日日金、招赢天天鑫、招赢日日盈、招赢聚宝盆等系列的多只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固定投资管理费则由原来的0.2%降至0元。

费率优惠渐成常态 做大产品规模“以量补价”

理财产品管理费是理财公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费率高低与投资者收益息息相关。

“多家机构集中调降固收及现金类理财产品费率,主要是因为在投资者风险偏好下移的背景下该类产品竞争加剧。所以,众多理财机构纷纷选择降费率的营销策略,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加客户黏性。”普益标准研究员郑哲涵向记者表示。

固收类产品由于风险较低,是目前银行理财市场最为主流的产品。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共37130款,固收类产品共33869款,但整体收益欠佳。开放式固收类产品今年9月平均兑付收益率(年化)跌破3.00%,近两月兑付收益虽有所改善,但始终低于3.00%。

“临近年末,理财公司积极拓客、抢占市场份额,对部分现金管理类产品、固收类产品下调费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品的收益,进而吸引投资者关注,达到获客、留客目的。”在融360分析师刘银平看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理财公司进行产品费率调整,产品费率设计会更加灵活多样,阶段性、策略性减免产品费率将会越来越“常态化”。

理财产品的费率,关系到银行理财机构的收入。“理财产品费率优惠”有利于吸引投资者,但“一降再降”的费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压缩理财公司盈利空间,影响理财公司长期发展。

在此情况下,如何平衡“费率优惠”与“利润收益”的关系?“主要通过‘以量补价’策略,即以增量来补充费率下降。”华东一家银行零售金融业务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固收类产品的费率本身比较低,但可以通过标准化策略做大产品规模,比如公司新推出的一款产品流动性好、收益领先,以此吸引更多新资金和新客户弥补费率损失。

投资者看重产品收益率 理财公司须从根本上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比起‘0管理费’,我更期待理财产品能给我带来实打实的收益。”“我更在意理财产品质量和理财公司对产品的管理能力。”多位银行理财投资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降费率并不足以吸引其长期投资,投资者更加看重产品收益率。

银行理财业人士认为,以“降费率”策略吸引投资者只是一种短期策略。长期而言,理财公司需要设置与成本收益相匹配的合理管理费率,并通过不断提高主动管理能力等进行良性竞争,如此才能促进银行理财市场行稳致远。

一方面,理财公司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管理费率。“降费并非长期行为,也并非面对所有产品。”刘银平建议,理财公司应结合自身的投研及管理成本,策略性地调整和设定合理产品费率。

具体而言,刘银平向记者分析称,理财产品管理费的设定较为复杂,应以客户利益为中心、以投研能力为驱动、考虑产品研发成本、管理成本、理财规模发展、产品投资业绩、理财公司营收状况和资管行业竞争格局等因素,以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自身风险防范能力。

另一方面,理财公司应提高主动管理能力,才能更好留住客户。“从长远来看,仅靠降费率难以留住投资者,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变化,银行理财子公司还应该采取研发创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品牌营销等措施来吸引客户、提升竞争力。”郑哲涵说。

编辑:幸骊莎

银行理财年末密集降费,零费率仅为短期行为(银行理财年末掀“降费潮” 投资者看重产品投资收益)

  本报记者 杨晓宴 上海报道

  今年底银行理财冲规模、保规模的压力格外大。

  根据DM报价系统,同业银行非保本理财3个月期限(跨年),收益率普遍升至4%以上,甚至高达4.5%。也就是说,差不多一个月时间,同业理财价格上涨超过50bp。横向来看,高于个人理财发行利率。

  “按着这个成本去发行理财产品,和四季度绝大部分的资产配置,包括自己投债券和委外,都是倒挂的。”天津银行资产管理部负责人刘刚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之所以银行可以这么做,完全是靠前两年的高收益债券和非标在支撑。”

  再来看同业拆借,“价格美丽”的门槛正不断提高。近期一年期SHIBOR(间同业拆借利率)接近3.25%。各银行同业存单报价3.5%以上的非常普遍,高的甚至已超过4%。11月以来,更有单日资金拆借利率上涨几十个bp的情况,而平时单日几个bp的涨跌都已属“大波动”。

  12月上旬,利率债市场发生巨幅波动。10年期国债利率从2.7%攀升至3.1%,40个bp的涨幅仅花了一个半月时间。

  仅从市场感受来看,从“资产荒”到“资金荒”,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波债市跌得又快又猛,如果说今年少有机构同时抓住了4月和11月反弹行情,最近跌的也逃不了。”有华北券商资管机构部人士表示。

  21世纪经济报报道记者亦亲眼见证由于产品净值跌破1,管理人方面想要和委托行资管领导见面而不得的情景。多家银行资管人士均透露,其委外账户中已出现净值跌破1的。对此,刘刚领表示,如果产品建立时间较短,特别是今年8-9月建仓的,目前账户浮亏是大概率事件。

  有私募基金管理人反映,产品到期并达到业绩基准的账户,银行不续做赎回,而未达基准的反而续做了。“这和银行迫切降规模可能有关系。”该管理人机构人士分析称。

  “我们做完业绩评估之后,达不到业绩基准的肯定会先退出,假设说业绩基准是5%,不可能让做到7%-8%的先退出却留着做到3%-4%的。”刘刚领表示,由于委外产品可以在资产中做相应配置,虽然业绩不达标,或未能覆盖发行成本,但终究可以调整。但如果碰到业绩浮亏的,只要流动性尚能支持,还会观察一段时间,并不会马上赎回。

  在刘刚领看来,明年部分管理人委外业绩不达标的情况将会增多,这很可能会引发一轮委外减少、规模收缩和收益率波动的负反馈。

  “我们有一个很明显的感受,今年前10个月,操作模式都是资产先投了,再发行产品;到10月之后,就变成发行产品,资金到了之后再投资产。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就是因为市场上的资金杠杆太高,错配太多,累计到一定程度,正反馈向负反馈演变。” 刘刚领表示。

  就“负反馈”路径,刘解释称,若委外收益覆盖不了发行成本,作为应对,银行会减少发行,预计明年整个同业理财市场规模将会缩小,继而委外需求减少,货币和债券市场的供给资金减少,债券收益率上行,委外市值进一步承压。但由于同业理财期限错配较多,出于流动性管理,部分资金到期必须续上,同业理财的价格波动在“负反馈”过程中可能会更加剧烈。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