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普及月 | 理财需谨慎,投资不能太贪心!(金融知识普及月)

来源:雪球App,作者: 泰康基金ETF,(https://xueqiu.com/1835509834/231266013)

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网信办联合开展的2022年“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泰康公募基金积极响应号召,开展系列金融知识教育宣传活动,帮助投资者养成更好的金融素养,提高风险意识。

2022年是资管新规正式实施的第一年,理财行业发生重大变局。本期的金融知识普及让我们聚焦新规发布后的理财新变化,培养正确的理财观念!

保本理财基本清零

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部分业务存在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等发展不规范的问题。

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于2018年4月27日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简称《资管新规》)。

《资管新规》明确了金融机构不得对理财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执行“刚性兑付”的承诺,购买的客户需自担风险。

2021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2022年1月1日,资管新规正式实施。

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7月30日在“2022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表示,截至2021年末,保本理财基本清零,行业乱象根本扭转,投资者应形成“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诈骗”的认知。

购买理财产品的注意事项

认真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

产品说明书和合同条款最能真实反映理财产品的具体情况和双方权利义务。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前应认真了解产品说明书中影响产品收益的关键信息,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的观念。

若出现销售人员宣称“保本保息”“刚性兑付”的情形,投资者要充分提高警惕,如涉及金融诈骗,应立即拒绝,及时报警。

强化理性投资和风险防范意识

投资者需要不断加强对证券投资知识、法规政策的学习,加强自身风险意识,谨慎识别不同金融产品。

投资应选择正规的持牌机构、正规的销售渠道和正规的从业人员,并通过正规渠道反映问题、维护自身权益;一旦参与投资,应强化参与意识,密切关注理财资产状况,掌握资产变动状况,更好地控制风险。

购买理财产品前,关注其风险评级指标

金融知识普及月 | 理财需谨慎,投资不能太贪心!(金融知识普及月)

资管新规实施后,理财已经告别保本,当前理财产品种类繁多,盲目投资不可取,投资前需认清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关注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是否与自己相匹配。

根据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应当对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产品风险等级进行评估。

目前,银行理财市场共有两类风险评级:一类是对理财产品进行评级;另一类是对投资者进行评级。理财产品评级共分5级,分别为R1(低风险,例如国债、等)、R2(中低风险,例如债券型基金、银行普通理财等)、R3(中风险,例如债券、混合型基金等)、R4(中高风险,例如股票型基金、股票等)、R5(高风险,例如期货、外汇、贵金属等)。而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级也根据年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等分为5级,分别为C1(保守型)、C2(稳健型)、C3(平衡型)、C4(进取型)、C5(激进型)。

投资者要尽量选择和自己风险偏好相对等的理财产品。无论哪种理财产品,只要有收益,就一定存在风险,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需仔细阅读其说明书中的风险提示内容。

随着理财“刚兑”被打破,投资者要摆脱过去对理财产品的认知,中低风险≠没有风险,理财产品的风险是由其背后的资产决定的,投资前需要谨慎甄别;其次投资者要重视风险评测,逐步认可并接受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提升理财意识,增强投资能力!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购买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在投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过程中应当注意核对自己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并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往期精彩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名号,通过发行所谓的“虚拟货币”、“虚拟资产”等方式吸金,严重侵害了公众的合法权益。虚拟货币到底是什么?有哪些诈骗套路?我们又该如何提高警惕?快来一起看看吧~

虚拟货币的属性【虚拟货币的属性】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的通知、公告,虚拟货币不是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和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公民投资和交易虚拟货币不受法律保护。加密货币交易不需要使用真实姓名、银行账号。这样犯罪分子就可以避开执法人员和其他调查人员的监控;犯罪分子可以在交易中使用假名,而且虚拟货币交易转账也不需要银行为其提供中介服务。

相关公告显示,虚拟货币无真实价值支撑,价格极易被操纵,相关投机交易活动存在虚假资产风险、经营失败风险、投资炒作风险等多重风险。从我国现有司法实践看,虚拟货币交易合同不受法律保护,投资交易造成的后果和引发的损失由相关方自行承担。开展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兑换及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业务、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虚拟货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代币发行融资以及虚拟货币衍生品交易等相关交易活动,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并涉嫌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证券、非法发售代币票券等犯罪活动。

虚拟货币交易的潜在风险【虚拟货币交易的潜在风险】

正是因为虚拟货币以上的属性,使得集资参与人在这种去中心化、匿名性的交易过程中极其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惨遭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是“莫名其妙”成为犯罪分子的同伙,陷入牢狱之灾。
理财骗局:

  2021年5月,央视揭虚拟货币理财骗局。广东李先生报案称:一群人以“购买虚拟币投资理财”为由,骗走了他的钱。除此之外,诈骗分子还让投资者把以为还在自己数字钱包中,实际早被诈骗分子划走的虚拟货币,从假数字钱包转到了假投资平台,同时通过平台发送假信息,让投资者以为发现了财富密码,不断追加投资,越陷越深,直到有一天,投资者突然发现,虚拟货币钱包和抢单平台突然关闭,财富密码变成了财富圈套,此前所有的投入通通被套走。
虚拟币传销: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作为新型网络传销,虚拟币传销隐蔽性强,但骗术万变不离其宗,不外乎三大典型特征:一是入门费,投资者需通过缴纳费用取得加入资格;二是拉人头,传销参与者的收益来源于其所发展下线成员缴纳费用;三是复式计酬,以直接或间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依据给付报酬。

2022年3月15日,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会同杨浦公安分局于近期侦破上海首例利用虚拟货币实施网络传销犯罪的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0余名,涉案金额1亿余元。
虚拟币诈骗:

2021年10月,福建南安市公安机关破获一起“杀猪盘”诈骗案件,犯罪团伙利用交友软件吸引用户到虚拟投资平台,再通过洗钱的方式完成跨境结算,兑换成人民币,最终完成诈骗。

在国家进一步严格监管的同时,投资者还是要增强风险意识,不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同时警惕虚拟货币诈骗,谨防个人财产及权益受损。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且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长盛基金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经典案例

2022年7月,张阿姨带了所有的保险合同来到新生活广场办理退保业务,工作人员告知中途退保将有会有损失,同时还将失去保障时,张阿姨称由于前几年没人照顾孙子,于是张阿姨从单位办理了离职,从那之后就一直没有缴纳养老保险。

近期,朋友给她推荐了曾在人社局任职的小李,称其可以代缴养老保险。小李告诉张阿姨只要填写《失业登记表》和《退休申领表》,并一次性缴纳3万元就可以领退休金了。

案例分析

这种代办“养老保险”,不管从委托方还是受委托方来讲,本身就属于 违法行为,且违反了国家社会保障法的有关规定,不法分子冒充银行、保险机构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谎称能够帮老年人 代办“养老保险”“提前退休”,骗取老年人缴纳好处费、“保险费”等,给老年人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注意事想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关爱老人”的旗号招摇撞骗,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渴望健康的特点,侵害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给老年人造成财产损失和精神打击。对此,老年人应当擦亮双眼,甄别骗局,遇到交款要谨慎,守好自己的“养老钱”;儿女也要多陪伴,帮助长辈们树立防范意识,远离养老诈骗。

关爱老年群体 谨防养老诈骗

01.莫贪心 远离非法高收益理财

戒除贪婪心理,树立理性投资理财观念,切勿轻信所谓的“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宣传,不要投资业务不清、风险不明的项目,以免掉入理财陷阱。

02.警惕“以房养老”诈骗

强化警戒心理,不要轻信陌生人或不明机构打着“养老服务”的幌子接近,千万不要随意将房产抵押、出售,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03.防范“你中奖了”骗局

切勿贪图小利,加固心理防线,不要相信陌生人冒充电视台、福彩中心或税务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短信通知你中奖了,收集你的个人信息,免费给你寄奖品,或缴纳少数邮费再领大奖,不要点击不明网站链接。

04.防止个人和家庭信息外泄

增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不要轻信对方是所谓的专业机构或专家,一定要谨记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对一切在电话、短信、微信中甚至面对面索要个人信息、短信验证码、银行账户密码的行为都不要相信。

05.不要向陌生人汇款

遇事保持冷静、多调查、多思考,不要相信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人员要求转账的骗局,若有疑惑及时向家人、朋友商议,必要时向警方求助。

从现在“金融诈骗”的套路来看,投资理财、私募股权、养老服务等很多个领域,都已经成为了中老年人受骗的“重灾区”。因此小保君提醒中老年朋友要擦亮眼睛,不轻信他人,才能有效防范金融诈骗。